取消
搜索历史

    博通崛起英伟达承压,AI芯片市场明年将迎来转折?

    来源:未知 2024-12-25 00:08产业资讯

    近期,半导体行业风云变幻,博通因ASIC业务的强劲增长而股价飙升,与此同时,英伟达自11月21日刷新股价新高后,却步入了一段震荡下行的轨迹。目前,博通的市值已高达1.03万亿美元,紧随3.29万亿美元的英伟达之后,成为半导体芯片行业中的佼佼者。市场对博通及其ASIC产品的关注热度,甚至掩盖了英伟达即将大规模发货的Blackwell芯片的风头。

    上周四,博通发布了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各项收入指标均实现全面增长,其中2024年半导体业务收入中的122亿美元来自AI领域,同比大幅增长220%。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其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XPU和以太网网络产品组合。博通还透露正与三家大型客户合作开发AI芯片,预计明年公司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至200亿美元。

    随着市场逐渐意识到大型云服务商对博通定制人工智能芯片和网络设备的需求旺盛,英伟达在AI加速芯片市场的统治地位开始受到威胁。这一认知转变直接推动了博通在两个交易日内股价上涨38%,使其成为第二家市值达到万亿的芯片公司。这一涨势与去年5月英伟达因公布超预期业绩指引后股价飙升并跻身万亿市值之列的情景颇为相似。

    在博通与英伟达的叙事中,AI芯片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是一个共同点,而英伟达则成为了博通故事中的“挑战者”。英伟达的高价芯片和紧张的供货情况,促使大型云服务商纷纷寻求自研芯片的道路,以优化算力基础设施的综合成本。谷歌与博通合作开发TPU,亚马逊与Marvel达成五年合作协议,微软更是实现了“CPU+GPU+DPU”的全面自研。

    ASIC作为一种高度定制化的芯片,与通用GPU相比,能够在特定设计和制造设备中执行和优化某项功能,如提供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低的能耗。博通在ASIC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份额高达55%至60%,Marvell则以13%至15%的份额紧随其后。国内方面,寒武纪、云天励飞、北京君正以及国科微等也在ASIC芯片领域有所布局。

    寒武纪的AI芯片走的是ASIC路线,自2016年推出首款NPU以来,一直在该领域深耕细作。其正在研发的思元590芯片,更是直接对标华为的昇腾910B和英伟达的H100。虽然寒武纪目前的业绩尚难以支撑其高估值,但从三季度存货和预付账款大幅增长的趋势来看,未来其生产投入将十分积极,随着先进制程芯片自主可控需求的增强,未来收入增长确定性较高。

    博通崛起英伟达承压,AI芯片市场明年将迎来转折?

    除了英伟达之外,博通目前在芯片领域占据了极佳的生态地位。AI基础设施建设并非仅仅关乎芯片,英伟达在AI训练市场的统治地位还得益于其CUDA软件开发工具和NV LINK专用网络协议。定制化芯片虽然摆脱了云服务商对CUDA的依赖,但博通不仅擅长ASIC,还具备网络专用协议和相关芯片IP等全面能力,能够帮助客户构建XPU+超高速互联集群服务器。

    英伟达股价下跌的原因在于市场正在权衡其GPU未来面临的需求挑战。一方面,Blackwell能否在未来继续统治市场尚存疑问,该芯片虽然将在今年四季度小幅出货,并有望成为英伟达明年的主力产品,但随着大型科技公司定制化ASIC成为常态以及推理计算需求的成倍增长,英伟达GPU可能无法继续主导推理市场。另一方面,英伟达过去两年惊人的业绩增长也为其设定了高标准,市场对其未来增长预期存在不确定性。

    ChatGPT面世两年多以来,AI的主战场正逐渐从训练端转向规模更大、竞争更为激烈的推理领域。近期,AI应用端发生了诸多令人瞩目的事件,如Open AI连续发布震撼产品更新,谷歌推出Gemini 2.0、Veo 2等新产品,以及微软、Anthropic等公司在AI推理领域的积极布局。这些事件表明,AI行业正在探索全新的游戏规则,即模型“思考”的时间越长,越能提供准确的答案。

    博通崛起英伟达承压,AI芯片市场明年将迎来转折?

    在这个尺度上,推理场景将产生巨大的算力需求,并且随着AI原生应用的不断涌现,推理成本有望快速下降。机构预测,英伟达GPU目前在推理市场中的市占率约为80%,但随着大型科技公司定制化ASIC芯片的不断涌现,这一比例有望在2028年下降至50%左右。然而,ASIC的崛起并不意味着GPU的衰退,两者可能将长期共存,为不同需求场景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博通崛起英伟达承压,AI芯片市场明年将迎来转折?

    与此同时,国内AI产业也在加速发展。字节跳动的豆包DAU已接近900万,增速超过15%,位居全球第二。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投入到AR眼镜等AI硬件的开发中。随着“AI+应用”商业化赛道的不断升温,AI渗透率有望跨越鸿沟,为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变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半导体新闻网立场,版权疑问请联系客服。)
    关于我们| 隐私条例| 版权申明| 联系我们

    2018-2022 Copyright© Semi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