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园区载体、培养引进人才……厦门市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紧抓国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窗口期,全市一盘棋,充分发挥各区优势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效果喜人。
当前厦门市发挥对台区位优势和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优势,深化与台湾集成电路产业资源融合,创新集成电路产业监管模式,构建全国首条涵盖六大平台的集成电路设计全产业链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孵化培育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打造“芯火”双创基地(平台)核心区,构建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推动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
形成三大重点集聚区
2016年厦门市成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意见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细则的通知》《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高端人才评定标准(试行)》等政策,从投融资、人才、科研、成长激励等多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扶持政策。
当前,厦门市已形成火炬高新区、海沧区、自贸片区三大集成电路重点集聚区域。其中,火炬高新区形成“一园一区一平台”的集成电路产业空间载体布局。 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园包含厦门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和海沧信息产业园制造园区两个园区。自贸片区依托产业平台,打造“芯火”双创核心功能区。
在项目推进方面,当前形成四类各有特色的集成电路晶圆线:先进工艺方面,联芯集成电路为大陆28纳米产品良率最高的12英寸晶圆厂;第二代化合物半导体方面,三安集成电路6英寸砷化镓已量产,生产线产能逐步提升,士兰微4/6英寸化合物项目将于今年底试投产;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方面,三安集成、瀚天天成、华天恒芯、芯光润泽等涵盖碳化硅外延、芯片和模块的产业链项目已建成投产;特色工艺半导体方面,士兰微12英寸晶圆厂将于年底完成主体厂房建设,明年四季度投产。
依托基地平台
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芯火”双创基地(平台)依托厦门科技产业化集团运营和建设,计划投入7000万元,当下已投入3500万元用于升级EDA工具平台和失效分析平台,完成晶圆测试平台的建设。接下来还筹划投入3500万元,力争于2022年12月建成“芯火”双创基地(平台)。
厦门市以海关总署在厦门开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保税监管业务的试点为契机,通过平台管理,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所需进境检测的晶圆片等料件按加工贸易方式进行保税监管,破解集成电路研发流片“贵”、税负“高”、通关“难”的问题,为厦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创造更为良好的创业环境。
同时,在厦门两岸集成电路自贸片区产业基地一期规划共10万平方米,建设集IC产品保税交易、研发设计、高端制造、人才培训等于一体的厦门两岸集成电路自贸片区产业基地,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培训及其他技术服务。当下整个园区平台共吸引入驻集成电路相关企业137家,注册资金17.03亿元,其中“双百计划”人才企业10家。
依托“芯火”双创基地(平台),厦门市将继续完善集成电路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建设集成电路保税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创新集成电路设计保税监管模式,有效降低设计企业成本。当下,厦门市已建成了厦门市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国家集成电路深圳产业化基地厦门(海沧)基地——海沧IC设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厦门市集成电路研发设计试验中心等3个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加强产业招商
推动创新平台建设
市工信局将围绕厦门市集成电路龙头企业,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环节开展招商;加快供地进度保障签约项目如期开工,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做好项目跟踪,主动靠前服务,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争取通富微封测项目、士兰微化合物项目等年内试投产,保障产业保持快速增长。
加强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对接,争取国家大基金重点投资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项目;以紧密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和“芯火”双创基地(平台)建设为契机,开展对台产业合作,配套引进设计、制造、封测、关键设备仪器、功能模块及耗材等关联项目。
着力人才引进培养,推动厦门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培养产业亟须的具备工程创新能力的人才,突破人才瓶颈,加大对集成电路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兑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